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里,大概没有哪个角色能比奥菲利亚更受艺术家们喜爱。
奥菲利亚(Ophelia)是莎士比亚最经典的戏剧之一《哈姆雷特》里的角色。她是御前大臣波隆尼尔的女儿,一位年轻的贵族少女。她与王子哈姆雷特相爱,却因为政治、阴谋、种种阻力而无法在一起;并且被卷入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经历被恋人抛弃、父亲死亡的打击后,最终精神崩溃,落水溺亡。
《奥菲利亚在国王和王后面前》,本杰明·韦斯特,1792年奥菲利亚的一生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她的死亡也被誉为文学史中最具诗意的死亡场景之一,因此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喜爱的题材,从古至今被无数画家描绘过。
这一篇,就来盘点那些不同版本的“奥菲利亚之死”。
首先,是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这个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题材颇受他喜爱,前后画过许多版本。最初是1843年的石版画《奥菲利亚之死》,之后又在1853年画了油画版。奥菲利亚的身体半落进水里,一手还抓着树枝,画面渲染出了浓厚的悲惨氛围:
《奥菲利亚之死》,1843年
《奥菲利亚之死》,1853年法国画家利奥波德·伯特在1851年也完成了一版《奥菲利亚》。利奥波德偏向于古典主义,不过因为职业生涯短暂,作品稀少,所以这一版本流传并不广。
《奥菲利亚》,1851年奥菲利亚之死的场景既充满戏剧性和诗意,又因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再加上出自本土文学作品,因此十分受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们的喜爱。有许多前拉斐尔派画家都曾多次画过这个主题。
先是亚瑟·休斯,他一共画过两版《奥菲利亚》,一幅完成于1852年,第二幅完成于1865年:
《奥菲利亚》,1852年
《奥菲利亚》,1865年同样在1852年,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一版《奥菲利亚》诞生了,这就是前拉斐尔派创始人之一,著名英国画家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版本。这一版极其详尽地描绘了河流与河岸边的丰富植物群和自然景观,细节极其丰富,背景色彩鲜艳又与奥菲利亚的苍白形成鲜明对比。
《奥菲利亚》,1852年 接着,英国著名的肖像和主题画家约瑟夫·赛文,他是著名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朋友,其创作也经常从文学中寻找灵感。自然,他也画了经典的《奥菲利亚》,画中详细描绘了许多种色彩绚烂的花卉植物:
《奥菲利亚》,1860年 除了英国本土外,其他国家也有艺术家画过这一主题。19世纪德国的版画家费迪南德·皮洛蒂画过一版《奥菲利亚》,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画中的奥菲利亚穿着洁白的长裙,头带花环,手捧鲜花,也尽显诗意。

到了70年代,英国历史题材和肖像画家托马斯·弗朗西斯·迪克塞也画了一版《奥菲利亚》。他本身就时常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获取灵感,画了许多他作品中的角色,并以此而闻名。这一版奥菲利亚身穿白袍坐在树下,表情宁静,又透出淡淡的哀愁。
《奥菲利亚》,1873年1881年,法国自然主义画家朱尔斯·巴斯蒂安·勒帕吉也画过一版《奥菲利亚》。这个主题本身就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朱尔斯的笔下,这幅画中也重点渲染了植被丰富的自然背景:
《奥菲利亚》,1881年 80年代-90年代时,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受前拉斐尔派余波影响的画家,也都仍然钟情于奥菲利亚之死这个主题。著名的法国学院派大师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版的《奥菲利亚》也是这个主题的经典作品之一:
《奥菲利亚》,1883年兼具学院派和浪漫主义风格的法国画家朱尔斯·约瑟夫·列斐伏尔在1890年也完成了一版《奥菲利亚》,这一幅的风格更偏向学院派,画中的奥菲利亚披散着金色长发,皮肤白皙细腻,深情中带着淡淡哀愁,呈现出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美感。
受前拉斐尔派影响颇深的著名英国画家约翰·威廉·沃特豪斯,也对奥菲利亚极其钟情。他一共画过三幅奥菲利亚主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94年这幅,走向死亡之前的奥菲利亚坐在柳树树干上,整理着发丝;背景里非常细腻地描绘了水池、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
《奥菲利亚》,1894年 法国画家保罗·阿尔伯特·斯特克在1895年创作的《奥菲利亚》有些不同。其他版本多数都描绘奥菲利亚在溺水前岸上的场景,而这一幅则描绘了奥菲利亚完全沉入水底的场景。画面色调冰冷,衬托着奥菲利亚异常苍白的皮肤。

进入到20世纪后,尽管绘画风格全面向现代主义转变,但奥菲利亚仍然在被画家们一次次描绘着。
法国自然主义画家帕斯卡·达格南·布弗雷在1909年创作了一版《奥菲利亚》,这一版仍然刻画了葱郁繁茂的自然景观背景,画中的奥菲利亚皱着眉,眼神惊恐而悲痛,表现出了比其他版本更加强烈的情绪。
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西奥多·海赛尔也画过一版《奥菲利亚》,这一幅则类似于米莱的版本,描绘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奥菲利亚:
《奥菲利亚》,约20世纪初这些不同版本的《奥菲利亚》,你觉得哪一版最经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