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绑定微信
绑定微信后将可使用微信扫码快捷登录
搜藏控旗下APP、小程序、网页账号通用
手机号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未注册手机号验证后自动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已同意 《用户协议》 和 《隐私政策》
重置密码
绑定手机号
修改密码
解绑微信
解绑后将无法使用微信扫码快捷登录
在欧洲的艺术史中,有诸多的时期与风格,并且大多涵盖绘画建筑珠宝服饰等等多个领域,比如“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爱德华时代”“美好时代”“等等,再比如,从称谓上可能会让人搞混的“摄政风格”与“帝政风格”。
简单来说,“摄政风格”和“帝政风格”尽管都在19世纪初,但一个叫“Regency style”,一个叫“Empire style”,一个起源于英国,一个起源于法国;而在具体的风格元素与表现上也不相同。
或许大众对帝政风格会更耳熟一些,无论是家具,还是在众多经典电影中出现过的代表性帝政裙,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
在1800年代初,拿破仑一世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在此之前,法国社会中流行的是“Directoire style”督政府风格——这是一种以新古典主义为主,倾向于古罗马共和国时代,庄重、简朴而温和的风格。而进入到帝国时代之后,为了塑造出理想化的、能够体现帝国威严与统治的艺术审美氛围,拿破仑开始推行新的艺术规划,鼓励全新风格的创作,于是流行的审美也转向了古罗马帝国的宏伟、华丽与辉煌,“帝政风格”(也称帝国风格)由此而诞生,它也可以视为是新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发展成果。
帝政风格最先是从拿破仑的室内设计与建筑开始体现。在拿破仑的居所,法国设计师为他设计了许多新的家具,以昂贵的桃花心木制作,采用罗马、希腊、埃及等古国的样式,搭配对拿破仑的统治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元素,比如象征胜利的月桂花环、象征繁荣的蜜蜂、谷物与丰饶之角;以及象征征服的狮身人面像等。还有同样带有狮身人面像、半身人像、翼狮和棕榈叶等装饰的壁柱。
建筑方面,帝政风格建筑最著名的就是如今法国的地标性建筑——位于香榭丽舍大街尽头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1806年由拿破仑下令建造,以纪念自己和法国军队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这座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让-弗朗索瓦·查尔格林(Jean-François Chalgrin)从罗马帝国的提图斯拱门获取灵感而设计。另外在巴黎卡鲁塞尔广场上也有一座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与戴高乐广场的那座是同一年开始建造,但相比后者要小一些。
除此之外,巴黎旺多姆广场上的旺多姆柱(Vendôme Column)同样也是拿破仑一世为了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而在1806年下令建造的,也是仿照罗马图拉真柱(为了纪念罗马皇帝图拉真在达契亚战争的胜利而建造)的帝国式建筑。
此外还有巴黎的玛德琳大教堂,原本作为天主教堂建造,但中途停工,之后由拿破仑接手完成建筑,同样为了纪念法国军队。
总的来说,帝政风的建筑与室内装饰,非常重视图案的对称排列,墙壁处大多使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科林斯式壁柱,天花板带有华丽的浅色装饰。
帝政风的服饰就更加典型了,我们在许多电影中见到的这种有着超高腰线、剪裁宽松的裙子,就是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所流行的样式。
帝政裙是新古典艺术在服饰领域的表现,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时代女性所穿的长方形宽松带束腰的裙袍样式。严格来说,这种裙子并不是在拿破仑一世时期诞生的,而是比这更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流行,而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更加典型——轻盈而宽松的版型,通常是短袖,腰线提高到胸部以下,不再像之前那样拘束和笨重。这样的风格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
当然,在瓷器领域中也有帝政风格,拿破仑一世就曾委托塞弗勒瓷厂制作过许多帝政风格瓷器:
帝政风格在法兰西第一帝国存在的时期里蓬勃发展,并一直延续到1820年代之后,即便拿破仑一世下台后,帝政风格也仍然继续流行了几十年,并在一个世纪后再次复兴。
法国开始流行帝政风格的几年之后,英国这边也诞生了新的艺术风潮——摄政风格(Regency style),这是因英国19世纪初那一段短短的摄政时代而得名。
1811年时,由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精神疾病发作,他的长子、当时的威尔士亲王乔治四世按照法律成为了摄政王,摄政时代开始。直到1820年乔治三世去世,乔治四世正式继任国王,这段摄政时代结束。不过,这算是狭义上的定义,实际上摄政时代的时间跨度更加宽泛一些,会将他登基为国王的统治时期也算在内,直到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继位,开启维多利亚时代才算终止。
摄政时代是一个非常割裂的时代,乔治四世本人爱好艺术,是许多艺术项目与建筑的主要赞助人,他成为摄政王之后,下令对英国许多地方的建筑进行改造和翻新,他喜欢精致而优雅、古典、细腻的风格,而要满足他的这一切需求要花费巨额的资金,远超国家财政所能承受的程度,因此,底层的百姓被剥削得更加严重。摄政王与他的社交圈中的贵族们活得精致而时尚,底层人民则水深火热。
摄政风格与帝政风格有一定相似之处,就是他们同样都是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复兴,摄政风格推崇古希腊时代精致而克制的审美,再加上彼时正好与英国流行的浪漫主义运动时期重叠,一定程度上也受此影响,并且非常推崇创新、融合异国元素,最终形成了既优雅又新颖、精致而内敛、强调细节的装饰风格。
这时期的室内装饰引入了各种精心布置的装饰品,会大量运用丝绸、锦缎、印花棉布等材质;家具不会有太过繁复的雕刻或造型,通常线条对称、简洁而流畅;同时还保留着一些古希腊时代的特色元素,比如X形底座和经典的爪脚以及卷轴纹饰,此外最亮眼的特征就是金属装饰,少量而精细的金属镶嵌或镀金点缀,与简洁的深色木质表面完美搭配。而材质方面,桃花心木是当时欧洲家具的主流材料,但在摄政时代,上层阶级的人们开始流行使用异国情调的木材,比如乌木、红木等,并且会高度抛光以凸显木材本身的纹路。摄政风格可以说是在华丽的巴洛克和过于简练的现代极简主义中找到了平衡,乍看之下简单优雅,细看又不乏精致细节。
摄政风格的建筑,最典型的也正是乔治四世出资赞助修建的那些,比如位于布莱顿的著名皇家馆(Royal Pavilion),外观受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影响,而内部装饰则充满了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情调。这座完美融合了多国风情的建筑,正是追求古典的摄政风格审美的体现。
除去异国情调外,大部分摄政风格建筑都是对称设计,通常有白色的灰泥外墙、希腊式柱子、铁艺露台与突出的拱形窗等,线条干净简练又有古典韵味。
服饰方面,摄政时代的女装受同时期法国流行的帝政裙影响,并且英国还给这种裙子取名为“Empire silhouette”,指的就是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裙子。在这时期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里,书中女性穿的就是“Empire silhouette”.不过,英国在帝政风裙子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细节上的小变化,日装相对简洁,但增加了更多小配饰,搭配帽子、披肩、手套等,晚装在此基础上更加精致,布料也是更加昂贵的丝绸与天鹅绒。
同样,摄政时代的英国陶瓷商们也制造过许多摄政风格的瓷器,这类瓷器一般有丰富的彩绘装饰和精致的镀金,正是迎合乔治四世及其他贵族喜好奢华的口味。
摄政风格在流行十几年后,便被更加强盛且影响深远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彻底取代。